close

那是在1983年5月,中國對外展覽公司在雙雙餐廳加盟巴黎舉辦中青年國畫展,選派我與長林兄代表中國畫傢參加開幕及交流活動。我倆初次相識並第一次走出國門,在10天的藝術交流中參觀瞭許多博物館和美術館,每天都在興奮中度過。我們暢談感受和收獲,以及對中國畫創新與對西方藝術借鑒的認識。雖是初次接觸,我卻被長林兄的質樸與真誠所打動,他對我說,這次出來眼界大開,真想多留幾日看看。

雙雙餐廳中科店 5月20日我們到距巴黎兩百公裡外的小鎮參觀,晚餐後乘坐小轎車返回巴黎,上車後我和長林兄便睡著瞭……等我被劇烈的震動驚醒,在恍惚中被外面的人拉出車外,親眼目睹長林兄躺在馬路上當場遇難。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使我悲痛欲絕……急救車把雙雙咖啡fb我們送到醫院,經檢查我並無大礙。從第二天的報紙上我才得知我們的小車與一輛集裝箱大車對撞。我慶幸自己還能活著,痛心長林兄的離世,倍感人的生滅無常。從那時起我頓悟到,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有什麼比活著和開心更重要呢?

三十五載彈指一揮間,時常會想到長林兄。藝術傢都渴望把自己的藝術載入史冊,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會那麼寬宏地接受每一個人嗎?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中,隻有人品畫品俱佳的人,有傳承有創造,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具有中國特色、中國精神的作品才能夠成為首選。長林兄具備瞭上述條件,雖然他英年早逝,但歷史和我們都會記住他。

梁長林的名字在當今年輕中國畫傢中並不為人熟知,但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的諸多作品卻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其夫人鄒愛茹女士攜子在其逝世35周年之際把珍藏多年的作品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這不僅得償心願,也是我35年來一直惦念的事。因我與長林兄有著生死之緣。

在巴黎相處的短暫時光中,我們直面西方經典藝術與當代藝術帶來的震撼與困惑,討論中國畫發展中如何面對西方藝術的借鑒與沖擊。我倆的共識是:中國畫必須與西方藝術拉開距離才有自己的空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不可本末倒置的。時過35年,中國畫在激烈的爭論中發展瞭其多樣性,拓展雙雙餐廳瞭邊界的寬度;中國畫教學中以素描色彩成為基礎訓練的模式,以觀念更新代替筆墨功夫的錘煉,以攝影圖像合成替代速寫在生活中發現的藝術靈感;在傳統的繼承中更多地吸收樣式,師跡不師心,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在中國畫發展過程中,對於傳統中國精神的把握與尋找中國畫的本源和規律將是中國畫發展中永久的課題。

張旭醉酒圖(國畫)雙雙咖啡加盟182×97厘米1981年梁長林

長林兄大我一歲,年僅32年歲便離開瞭這個世界,我們失去瞭一位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藝術傢。他1974年考入中央美院,我們都是蔣兆和、盧沉、姚有多、周思聰等幾位先生的學生,交談起來倍感親近。長林兄1978年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葉淺予先生在1983年長林兄遺作展後的文章中曾寫道:“長林在教學之餘,專心一意為中國畫的推陳出新探索道路,值得特別稱贊的是他對藝術事業和個人生活的態度:嚴肅認真,虛心鉆研,埋頭苦幹,不圖名利。自古以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除瞭稱道畫品,還講求人品,所以有句名言: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長林的可貴之處,正在人品與畫品皆高這一點上。”

為策劃長林兄此次展覽,我又重新認識瞭他的藝術。在為數不多的主題創作中,長林兄表現出他特有的視角與成熟的面貌:他的一些沒骨人物小品,形象生動,筆墨酣暢淋漓,已形成瞭他獨特的面貌與樣式;他的課堂水墨寫生學習瞭盧沉和姚有多先生的畫法並獨有建樹;他的速寫繼承瞭葉淺予先生強調感覺和敏銳的傳統,生動鮮活地記錄瞭生活中的感受。從美院入學到去世的9年間,他已完成瞭向成熟藝術傢的轉變,這在同年歲的藝術傢中也是不多見的。

長林兄認為“速寫是創作搜集形象、素材的重要手段,也是創作的一部分,是認識生活的過程,也是生活與創作之間的紐帶”,這得益於他對中國畫的深入研究與理解。他十分強調書法在中國畫中的作用,用線造型是中國畫的第一特點,線條要有中國書法的基礎。他更強調中國畫在素描和速寫的基礎上向毛筆的運用中轉換,以達到隨心所欲、運用自如、千變萬化、遊刃有餘的境界。他所認識的中國畫的高度與藝術實踐在他的創作中得到充分體現,他對中國畫充滿自信並用自己的作品證明瞭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前景。正如葉淺予先生評價他:他筆下的形象,既是現實的,又是有中國氣派的。

夏序憶長林

我在想,如果長林兄今天還健在,他的觀點又如何呢?他的藝術又將走向何方?從其所存留的作品與筆記來看,他具備瞭出眾的才華,繼承瞭前輩人物畫的優良傳統。他從生活中吸取靈感與營養,用心去體會中國畫的精神與藝術規律,以他的智慧找到瞭通向中國畫本源的途徑。

原標題:夏序憶長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yneskihpfgt 的頭像
    stayneskihpfgt

    stayneskihpfgt的部落格

    stayneskihpf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